重师故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重师故事 > 正文

【师·大先生】前贤风范 后学楷模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知渐

来源:   作者: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7-28   点击数:

刘知渐,1914年1月生,四川成都温江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教授,1957年2月到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重庆作家协会会员,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闻思笃学 悠悠吟唱可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知渐先生担任重庆师范学院文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刘知渐藏书丰厚,家中藏有许多线装书籍。有学生回忆在他家上课时,刘知渐时常兴起,随手便拿起线装的词谱独自吟唱,仿佛带着学生进入了宋朝那个浅吟慢唱的时代。

对于填词,刘知渐也学问颇深。一次,在指导学生填一首念奴娇时,他当即指出了学生将上片最后一句写成了三三句式的问题,随后又叹惜道,“现有词谱多不记载,时人也多有错漏,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1985年,刘知渐出版《建安文学编年史》一书。此书是学术界首次出现的以“编年史”为名的新型文学史著,易中天在 《央视大讲台》 讲述 《三国志》 时,时常引用到这本书。刘知渐曾从师于马一孚、熊十力,因此对乐府诗的研究也很深厚,在与学生谈话时,对于大小乐府诗随手拈来,颂读若干。

爱子怜子,切切真情可贵

对待学生,刘知渐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质生活还比较短缺。刘知渐总是亲切地叫学生到家中学习与闲话,每次闲话时间略久一些,就会亲热地邀请学生留下来一起共餐。同时,刘知渐还十分关心学生的家庭与生活情况。自从得知有一个学生早在少年时期,父母就先后逝世,生活与求学都靠自己打拼之后,刘知渐便时常邀请此生留在家里用餐,为学生节省一些费用。“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刘知渐不仅帮助学生长学问,也帮助学生长阅历。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刘知渐总是不厌其烦地将从事学术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人与事告知学生。通过分享人与事,刘知渐教育引导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做事:“不论做学问还是生活都要走正道,决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什么事情有利就做什么”。在刘知渐的悉心教导下,他的许多学生成为老师后,对待学生也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走入人生正道。

谨直自持,硕硕风骨可鉴

“不盲从权威,始终坚持自己的认知。”这既是刘知渐之风骨也是他历经苦难的原因。刘知渐的学术生涯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不屈不挠,有自己的坚持与追求。年轻时,刘知渐曾写过一本关于《桃花扇》研究的书,就此与一些名家据理争论,并纠正了一些权威的错误见解。此外,刘知渐曾经还和学术圈知名学者在论辩曹操问题时有着鲜明的观点差异,导致相关成果迟滞发表,但刘知渐并没有被困难吓到,更未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反而更加努力的深入钻研。后来,刘知渐相关研究成果被学界陆续接受,并成为主流观点。刘知渐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集中体现在作品《建安文学编年史》和《〈三国演义〉新论》上,蕴含了他对真善美的矢志追求。曾有人评议道:“书虽薄但理很正,言虽不多,意则独至,逻辑严谨,言简意赅。”。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