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下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生李涛教授应邀作客永利官网,在博雅楼砺志厅作了题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谱系:历史、方法与写作”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班子、全体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院长陈洪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涛教授以“哲学是社会科学吗?”“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科学吗?”和“社会是什么”三个设问为切入点,引发在场师生对社会科学判定标准的思考。接着,李涛教授紧紧围绕“社会科学研究的缘起与思维”“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与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写作”三个维度进行深入阐述。李教授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定位包含定位自己、定位研究、定位方法、定位思维、定位读者和定位问题六个方面。通过重点比较社会学三大奠基人埃米尔·杜尔凯姆、马克斯·韦伯和卡尔·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梳理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和理论。随后,李教授谈到做好学术研究要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并提出了学术批评的五条进路:一是批评者发现了被批评者暂时没有发现或者忽略了的细节或局部;二是批评者以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形式提出命题结论生成中可能面对的诸项合法性挑战,并要求严格界定被批评者在命题结论得出时的生成前提、运行规则与适应范围;三是批评者从现实和感性的实践层面对被批评者在学术命题研究中所进行的抽象理论建构展开检验,并提出理论模型或思想观念在实践层面中需要考虑和改进的现实策略;四是批评者从概念、语言等角度对被批评者的学术研究展开文本解构或多元彩绘,迫使被批评者考虑自身在命题结论推理过程中是否有概念和语词歧义及误导;五是批评者从更高位的视角出发俯视被批评者的理论,并通过统筹研究的方法论将之置于更为宏大的命题生成背景下来提出质疑,进而从微观和宏观双向互动的角度构建新的更为有效的理论解释框架。李教授叮嘱在场学生,在进行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时,要避免时髦词语和言之无物,要明确表达和论证,积极构建概念与概念框架,激发了在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术思维。
陈洪院长对李涛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地感谢。他谈到,优秀校友李涛教授的讲座让人启思、受益,他的博学、笃学、引学和苦学,在提升学识、做好学问、增强学养和提高学术水平方面,产生了共鸣、形成了共振、达成了共识,为广大重师学子树立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好榜样,希望同学们要把学习与思考、研究与思考、观察与思考、交往与思考、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研究中培养良好学风,实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