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李运富教授应邀作题为《汉字非对应语符的特殊表达》的讲座

来源:文学院   作者:文学院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11-21   点击数:

11月18日上午,文学院“精是讲堂”第108期在汇贤楼113会议室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李运富应邀作题为《汉字非对应语符的特殊表达》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雷冬平教授主持。

讲座中,李运富教授在论述语言与文字关系时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古今中外学者的说法对任意性强的“表音文字”来说是基本适合的,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是普遍和绝对的吗?拼音主构的“他源文字”与表意主构的“自源文字”无别吗?他指出,尽管成熟后的汉字能够记录汉语,汉字和汉语之间具有相互对应的一面,但它们仍然是各自独立、功能互补的两套符号系统,彼此之间存在许多根本性的差别,只能互补互动,而不能相互取代。

李运富教授深入剖析了汉字与汉语之间不对应的几个方面:一是两者在发生与发展的机理上大相径庭。汉语发展过程中,新词新义的派生则因袭性强,往往音义有源从而形成同源同族的有理类聚,它的发生发展是从无理到有理的。而汉字字形变异性强,总体演变与具体字形讹变或简化并存,趋势相反。二是两者在表现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上存在差异。语音的展现是线性的,依赖听觉感知,符号按时序逐一呈现。而汉字的呈现则可以是平面的,信息的接收同样可以平面化进行,时序并非决定性因素。三是两者对应的单位成分也不尽相同。对应的语符单位种类不一,可以是词,可以是词素,也可以是音节、音素,甚至是多音词或词组。同一字符可以对应多个语符单位,反之,多个字符也对应同一语符单位。四是汉字可引起汉语演变。汉字不仅可以不受汉语的控制,有时甚至可以反过来影响汉语,促使汉语产生新词新义。

李运富教授谈到汉语和汉字的不对应关系导致汉字含有相应语符无法传达的某些信息,这些信息不是来自语言符号而是源自汉字形体。他把这种汉字非对应汉语的表达称为“超语符功能”,通过实例说明汉字不仅能直接以字形描绘事物、叙述事件,还能通过字形联想事物。同时,汉字在记录汉语时,并非单纯传递语词意义,而是常通过选择或改造字形,选用已有异字或新造异体字,体现出汉字在表达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此外,改变字形常态、利用笔画或构件表意,综合各种方式表意,也是汉字展现超语符功能的独特方式。李教授强调这些现象是由汉字的来源和结构特点决定的,影响着人们理解汉字和使用汉字的意识和行为。

在互动环节,李教授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耐心解答了用什么样的思维去学习和看待古代汉字,以及对网络文字的看法等疑问。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